禹廟舊影

歲月穿梭,光陰似箭,大禹陵廟疊經(jīng)四千余年風風雨雨,依然屹立在會稽山山麓,祭祀千秋,香火永繼。 禹廟是祭祀大禹的殿堂。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。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、岣嶁碑、午門、拜廳、大殿,依山而建,氣勢宏偉?!搬笉獗币蜃中为毺兀瑲v來為專家學者所關(guān)注,根據(jù)明代學者楊慎考譯,碑文由77個字組成,記述了大禹治水的過程。午門為木結(jié)構(gòu)建筑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。拜廳,也稱祭廳,是帝王及文武百官祭祀大禹的地方。大殿重建于1933年,仍保持了明清的格局,正中的大禹塑像莊嚴肅穆,后以九鉞作為背景,蘊意深刻。
以下舊照片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民國時期的禹廟風貌。

1917年禹廟拜廳前,百步禁階前風貌。

1917年禹廟窆石亭內(nèi)的碑與窆石。

1917年禹廟大殿內(nèi)大禹像及大禹陵碑亭風貌。

1917年禹廟全景。

1920年禹廟大殿外景。

1920年大禹陵廟遠景及周邊環(huán)境。

1923年禹廟大殿前碑亭及窆石亭。

1930年大禹陵碑亭。

1930~1940年大禹陵廟周邊外景。

1940年大禹陵廟全景。

1940年禹廟午門前景觀。

1940年禹廟大殿大禹像。
會稽山景區(qū) 裘航 編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