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游東湖,乘舟緩行,柔光里的湖水和粗獷的崖壁讓人驚嘆不已,別舟登岸,往往難以排遣那意猶未盡的不舍。但轉(zhuǎn)眼,那岸上,還有另一道獨特的景。
沿著白玉長堤,有一道長長白墻,在這圍墻上每隔數(shù)步便有一漏窗,若仔細留心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漏窗大有趣意,可謂是形狀各異,圖案豐富。
漏窗,俗稱漏花窗、花窗,在中國傳統(tǒng)園林建筑中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,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,窗洞內(nèi)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,透過漏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。
東湖漏窗依附于峭壁之側(cè),鑲嵌于白墻黑瓦之間,仿古人筆意,植木樨、古梅、美竹,收之園窗,宛然鏡游也。與周邊環(huán)境相一經(jīng)融合,互相提升,原本呆板的墻面一下變得妙趣橫生。
窗前的芭蕉,增加了屋舍的空間意象,雖居喧市,卻仿佛置身山齋。簡單一株植物,就能令窗格如畫,賞心悅目的同時,更令人浮想世外,此中深趣,幽人自解。
東湖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磚的邊框,明式做法起兩到三條線腳,形成的“子口”柔和幽雅。
窗框的形式有方、橫長、直長、圓、六角、扇形及其他各種不規(guī)則形狀。
漏窗中部的窗芯彎曲變化繁多,形成了不同的圖案,姿態(tài)繁復(fù),不下百種。瓦片疊置成魚鱗、疊錠、梅花等樣式,繁雜而不重復(fù)。漏窗本身的花紋圖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下,會產(chǎn)生富有變化的陰影,成為點綴園景的活潑題材。
步行在白玉長堤上,“軒楹高爽,窗戶虛鄰;納千丈之東湖,收四時之爛漫”暢然適意。
墻內(nèi)外,永遠看不出的起伏跌宕,停下腳步細想,是最凝重的、也是最精彩的。